時間:2010/05/01 19:30
曲目:杜南伊第一號C小調鋼琴五重奏,作品1;布拉姆斯F小調鋼琴五重奏,作品34
雖然說杜南伊與巴爾托克、高大宜並列為二十世紀匈牙利音樂的代表作曲家,但相較於後兩者對於發掘匈牙利傳統音樂的濃厚興趣,杜南伊顯然背道而馳。從其作品內散發的高昂旋律以及濃烈情感來看,杜南伊的音樂接近於後浪漫派的德式風格,仔細聽來竟帶有些許布拉姆斯的身影。這首作品編號一的五重奏雖然是作曲家十八歲時的年輕作品,但是從寫作上卻找不出任何青澀拙劣的痕跡,以平易近人的高度旋律性獲得大眾喜愛而廣為流傳。在布拉姆斯的大力讚賞之下,安排了此曲於1895年十一月在維也納首演。
布拉姆斯五重奏則一段曲折的創作過程。首先是布拉姆斯在1862年將此曲以弦樂五重奏的方式完成,但是被當時的小提琴家姚阿幸認為音樂的織體超過弦樂器所能呈現,而建議作曲家以鋼琴的型式發表。布拉姆斯遂將其改編為雙鋼琴的版本,不料這個結果又被當時的鋼琴家舒曼之妻—克拉拉舒曼所批評,使得布拉姆斯二度改寫,將弦樂部分重新帶回到作品當中,成為了最終鋼琴與弦樂的版本。這個年輕的作品裡有布拉姆斯的氣勢凌人,除了一些寧靜抒情的片段之外,整體上在許多段落裡近乎粗暴的表現都顯得十分的交響化,遠系的轉調 (第一樂章的第二主題為升C小調,再現部時又轉到升F小調)是一大特色。貴為史上最知名的五重奏,其作品密度之高、張力之龐大與技巧之艱深,對於聽者和演出者,都是一個極大的負荷與挑戰。
後記
距離上一場的弦話剛好是一年的時間,在2009的下半年,因為跟系上的管樂曾素玲老師一起做了一場室內樂,所以就把弦話暫停了一次。那場的曲目同樣精彩,分別為Spohr史博的《六首德文歌曲,作品103》(給女高音、單簧管和鋼琴),斯特拉溫斯基《大兵的故事》(給小提琴、單簧管和鋼琴)以及布拉姆斯A小調三重奏作品114(給單簧管、大提琴和鋼琴)。
史上的三大鋼琴五重奏除了舒曼和德佛札克,再來就是杜南伊和布拉姆斯了。將它們放在同一場其實相當有趣,杜南伊承襲了浪漫派的德奧風格寫成這個作品,由布拉姆斯安排首演。作品中不乏有一些模仿,但最終是走出了自己的風格語彙,後來我逐漸喜歡上這位比較不被重視的作曲家,挖掘出很多相當精彩而且耐聽的作品。布拉姆斯這首還在美國唸書時就常常聽到有人演奏,那時覺得可以彈到這一首有一種殊榮感,因為最重而且最難。但是後來這個作品至今我就也只演了那麼一次而已。演出過後,拉小提琴的貽茜跟我說,他從來沒看過我這麼緊張,在琴房裡彈到最後一刻才出來上台。我記得有這一段,也記得這唯一的一次其實演得挺好的。
不知道為什麼什這一場的節目單只是很簡單的用影印機做出來而已,完全沒有設計和加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